佛法不但指导佛教徒解脱生命的烦恼痛苦,而且有助于佛弟予的身心安康、家庭和乐,从而达到社会稳定、国家繁荣、世界和平的目的。作为正信佛教徒,信仰佛法,以“八正道”(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神、正念及正定)为生活原则,以五戒、十善为提升生命的动力,我们必须坚持正常的经济生活、合理的社会生活。佛陀以其殊胜的智能力,观察到dubo的种种害处,严格禁止dubo。《梵网经菩萨戒本》第33条教诫“邪业觉观戒”中就有明确禁赌的条文。
在佛教看来,dubo根本就是劳神丧财与败家丧志的东西,故在佛经中是严格禁止的(见《长阿含善生经》),同时dubo的本身即是一种欺诈的行为,甚至因此而能犯杀人、窃盗、诽谤、恶口等罪,所以佛教是严禁dubo的。
佛教认为人类社会本质上充满着各种苦难,只有通过八正道的修行获得解脱,才能真正离苦得乐。而在佛家而言,dubo不是一种“正业”,即不是一种正确的行为。何以不正确?因为它使人“不清净”。一个人不清净,就只能继续在苦海中沉沦下去,解脱无期。
《长阿含经》指出,dubo属于“损财业”之一,它有六项过失:一,财产日益损耗;二,虽则赢钱,也会与人结怨;叁,被智者责备;四,不获人敬信;五,被人疏远;六,会生起盗窃心。
再根据《中阿含经》,以dubo求财,属于“非道”之一,即不是正确的求财之道。dubo之人,因赌败而有“六灾患”:一,心生怨愤;二,心生耻辱;叁,夜不安寝;四,令怨家高兴;五,令亲属忧心;六,在人前没有信誉。
归纳起来,佛家认为dubo首先会导致赌者“损财”,继而,“损财”引发赌者精神上种种扭曲的痛苦,然后,再对他人造成严重的影响。佛家二千多年之前的描述,就像告诉我们身边每一刻发生的事!
我们留意到,对于赌者身心困扰之处,佛家着墨颇多。至于种种困扰对他人造成影响之后,则不难推知(事实也是如此),这些影响自然会由他人“回赠”给赌者(例如无人愿意与之交往),令他进一步陷于痛苦的深渊。因此,在佛家看来,赌者精神上的创伤,实在不下于钱财的损失。当代的探讨,一般认为dubo过程能将赌者置于兴奋的状态,具“减压”之效。相信,如果进一步研究赌者在“赌馀”时间的心境,建构一套完整的“赌者心理学”,佛家之说,也许是一种有益的补充。
佛家将人生的万千障碍,总结为叁种最基本的烦恼:贪(贪爱)、嗔(怨恨)、痴(迷执),又称“三毒”。毒者,不清净也。因贪而赌,因赌而输,因输而嗔,复又再赌,痴迷不悟……。dubo,可说三毒“全中”。事实上,人皆三毒俱全,我们不必由于自己不赌而心生庆幸,三毒随时会张牙舞爪,向疏于防备的我们疯狂进攻,使我们变成某种意义上的赌者,失去钱财,失去亲友,甚至失去……,小心呀!小心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