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奉老子为始祖。老子姓李,名耳,生于楚之苦县(河南鹿邑县)(约公元前571—前477年),差不多和孔子为同时代的两位哲人。老子着书分上下两篇,凡五千余言,后人名之为《道德经》。
老子主张清静无为、清静恬淡、顺应自然,故仁义礼乐,在所排斥,而以绝胜弃智、服从自然为极则。他因为周末社会纷乱,人心浮动,加以当时政治制度上的繁文缛礼,对于世道人心毫无补益,乃起而倡导返于太古醇朴之世,使大家过一种清境寡欲的精神生活。
道家创始人老子一项主张“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”推崇俭朴的生活,反对dubo和奢侈浪费,是道教的传统美德。然而,在现代社会中,不少人踏入了dubo的误区,以奢华摆阔为荣耀,以挥霍dubo享乐为潇洒,以节俭朴素为寒酸。这种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,导致一些人盲目攀比,超前消费,为此债台高筑;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挥霍而不择手段,或盗窃、dubo、抢劫,或利用职权贪污受贿。这种现象如果蔓延开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们认为,在现代化的今天,崇俭抑奢的古训仍然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。让我们继续发扬道教的崇俭抑奢思想,在消费活动中,多一些理智,少一些盲从;多一些实在,少一些虚华;多一 些精神追求,少一些物欲放纵。
道教所主张的人生,是一种艺术般的人生。人诗意地盘居于大地上,过着诗化般的生活,无拘无束、知足常乐地享受人生。这就需要有一种清静恬淡的心态,淡泊名利,随遇而安,流逝了的不去强求,来到了的也不躲避,不因丰厚的物质生活而欢悦,也不因贫贱简陋的处境而忧虑,不为个人的私欲而心神不安,不因为个人的不遇而情绪波动、怨天尤人,始终如一地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。因此,道教对dubo的立场,是极其反对的。